物理學系
學系宗旨 |
本系以「奠定物理及相關科學領域專業知識」、「培育獨立思考及建立實驗方法的能力」、「訓練解決問題及整合知識的能力」、「培養物理及相關領域之科技人才」以及「拓展前瞻科技視野」之教育目標,著重於教導學生基本專業之知識與技能,陶冶學生具備積極負責的敬業樂業態度。本系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完整的課程架構作為人才培育教育目標之實現基礎。教師群研究領域涵括生物物理、理論與計算物理、奈米與光電物理,及凝態物理等核心領域,配合高科技產業的人才需求,提供充分的物理專業知能課程與研究整合訓練,賦予畢業生未來在學術進修或各領域就業時的專業競爭力。 |
學系沿革 |
本系學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民國90年成立應用物理碩士班,博士班於民國92年成立,現任專任教師共18人,技術師1人及行政助理2人。為因應高科技產業對奈米光電與物理人才的需求,並維持物理系競爭力,於98學年度起擴大招收學士班學生共60名,招生方式分成「奈米與光電科學組」20名及「物理組」40名兩組;應用物理碩博士班招收碩士生25名,博士生3名。目前本系以國際化為重要的方針,旨為培養學生在全球化的社會扮演具有競爭力的成員,以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運作的能力。基於這個理念,本系自民國98年開始辦理博士班外籍生的招生,並提供優秀大學生於暑假期間至英語系參與交換學生進修方案,迄今共計已有11位外籍學生於本系就讀;另有4位外籍博士後研究員及4位本籍博士後研究員。 |
學系特色 |
配合本系學士班學生參與教授研究之特色,特別鼓勵學士班學生提早接受教授指導進行科學研究;經由實作研究經驗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能力與視野,並配合學士班專題研究課程、書報討論、學士論文、研究成果發表與競賽等活動,尤其可申請國科會大專生研究專題計畫,如此,課程設計係以銜接職業生涯為中心,強調誘發學生的專業生涯意識,使本系畢業生能迅速就業或繼續深造。 本系重視專業整合,提供整合專業知能的訓練,滿足碩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在學術進修或各領域就業時的專業背景需求。本系設有實質獎勵辦法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提高學生出國參加會議的意願,藉以提升學生之研究與國際視野,增加其與國外研究團隊交流、互動以及自我表現機會,且有助於提升學生日後申請出國深造或就業時的競爭力與機會。 |
教學特色 |
|
課程規劃 |
大學部 為因應高科技產業對奈米光電與物理人才的需求,並強化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本系採用「奈米與光電科學組」及「物理組」之分組招生方式。學士班課程採學程化設計,畢業條件以滿足通識相關規定及修滿四個學程為主,其中包含基礎科學學程(22學分)、物理核心(一)學程(22學分)與物理核心(二)學程(21學分)之三個必修學程,以及至少一個選自奈米與光電物理學程、理論與計算物理學程及生物與材料物理學程之專業選修學程。此學程化課程設計旨在精要且強化學科中各領域之核心學識,使得在畢業學分仍維持至少128學分的規定下,還能含括20多個選修學分(相當於一個學程),學生可依個別興趣或結合生涯規劃自由運用,同時增加了修輔系、雙主修的空間。 碩博士班 本系重視專業整合,配合科技發展趨勢設計主題課群,以生物物理、計算物理、奈米光電物理與凝態物理為核心領域,提供整合專業知能的訓練,滿足碩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在學術進修或各領域就業時的專業背景需求。碩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數29學分(不含論文學分),其中包含專業必修8學分及專業選修21學分。博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數34學分,其中包含專業必修28學分及專業選修6學分。 |
儀器設備 |
教學實驗室分別依據學程設計與特色規劃,目前已設置兩間普通物理實驗室,以電磁學和力學、熱物理學為主之基礎物理實驗室(一)、(二),以近代物理、熱力學與材料物理為主之基礎物理實驗室(三)、(四),以及計算物理教學實驗室。 |
研究特色 |
系所具有之特色與競爭優勢:研究整合。系所研究的合作與整合,除了各教師獨立研究之外,亦顧及實驗與理論的相互支援與配合。為鼓勵教師共同合作,本系將每位老師的研究專長整合發展為奈米物理研究群、理論與計算物理研究群、生物物理研究群三個跨領域研究群,並提供所需之研究設備配合款。
|
校友出路 |
本系特色學程的設計,旨在提供學生發掘自我興趣與能力的機會,進而培養其專業素養與能力,以期畢業以後能馬上投入就業市場或者繼續深造。例如光電、材料物理學程的訓練,可使學生具備從事半導體、光電產業、以及材料研發的基本技能與科學基礎;生物物理學程則是因應台灣未來重點發展生物科技產業的政策,加強生物物理技術人材的培育;計算物理學程則訓練學生畢業後,投身資訊產業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傳統物理學的課程,則提供學生畢業後繼續從事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研究所的基礎;各學程之設計,亦提供了學生將來就讀電機、資訊、材料、生物技術等研究所所需之先修課程。另外一方面,學生若通過本校甄試程序,亦可修習東華大學教育學程,取得中等學校基礎科學教師資格。 |
未來發展 |
本系尚屬於年輕的系所,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與發展性,基於基礎物理理論與實驗的相互配合,本系研究領域發展涵蓋:生物物理、凝體及材料物理、奈米與表面物理、理論與計算物理。 |